TCC 2024|建筑与设计的交流盛宴

2024年5月8日,温州肯恩大学迈克尔格雷夫斯建筑与设计学院的年度盛典——创思研讨会 (Thinking Creatively Conference)于葛和凯楼如约举行。本次研讨会邀请了13位来自建筑与设计领域的业界专业人士和学者,他们为在校师生带来了精彩的设计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Creative Ecology, ca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heal the planet?

温州肯恩大学特聘教授Nasrin Seraji在她的讲座中通过引人入胜的例子强调了建筑师在创新实践中的责任。她认为建筑师不能再只关注美学和功能,还需要考虑他们工作的更广泛影响。她主张采取更全面的方法,将重复使用、耐久性、社会影响和文化保护纳入设计考虑范围。这种全面和整合的设计方法超越了建筑物的外观和功能,考虑了它们与环境、社会和文化的互动,突显了建筑师在社会责任和创新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

Seraji教授的讲座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建筑和设计学科,鼓励我们将看似艰巨和危险的气候条件视为治愈地球的机会。她证明了建筑、设计和创造性思维是引导人类发展走向更清洁、更健康和更仔细转变的环境的最合适方式之一。

Accommodating a Neurodiverse and Creative Population: Mental Health Issues Among Interior Design Students

MJ Divino教授讨论了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群体中神经多样性的普遍存在,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以创造更健康的学习环境。由于科技的兴起,特别是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创造性学科中:许多室内设计学生会经历焦虑和抑郁。具有刺眼照明、无效窗帘和过多噪音的学习环境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有害。即使是学习环境中的一些小变化,例如增加课堂休息时间、提供安静室和增加软表面,都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Motion Vision and Motion Thinking

刘钊老师是深圳Another Design的创始人&创意总监、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顾问。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顶尖设计奖项两百余项,并担任多个国际赛事的评审。本次活动中,刘钊老师带来了题为“动态视觉与动态思维”的讲座。通过一系列先锋的实践案例和设计思考,他为我们拆解了动态视觉与动画的区别,以及动态创新的方法与可能性。比如,在“今天吃什么”益民菜市场项目中,文本构成了生动的食材图像,呈现出一道道轻松的生活菜肴;在关中忙罢艺术节项目中,方言“声音”结合拙朴的文字排版,让地域文化“发声”;而在广州美术学院的毕业设计展览项目中,编程思维构建了“云时代”背景下的校园和毕业生群像。另外,西安社区艺术实践季、城市交互、广州影像三年展、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项目,无不展现了刘钊老师及其团队的创意思维和多元叙事。

刘钊老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动态视觉如何超越形式的解题思路。他将新媒介与传统介质相融合,以跨媒介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并结合本土语言和文化进行视觉研究,在兼顾商业目标与实验性表达的同时,还原了中国本土的文化气质。

The Journey to Beauty

赵清老师是南京瀚清堂设计创始人、南京艺术设计学院硕导、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他的设计作品获奖或入选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重要的平面设计竞赛和展览,书籍设计作品三十多次获“最美的书”称号。在本次讲座中,赵老师详细分享了从业30多年来的设计作品,为大家徐徐展开了题为《追美之旅》的审美长卷。从东方到江南,与其说是一场设计分享,不如说这是一场归心旅程。他以“清平乐”作为讲座起点,用动态视频的方式生动讲解了400多页PPT,包括图形、文字设计以及《肯特》《嘉卉》《恋人版中英文词典》《瀚书十七》等图文结合的书籍设计。

触摸“空间”,感悟“风雅”,解构“汉字”。在书籍中筑立空间的“场”,于品牌间纵观标识的合集,在海报中畅闻人间,收集莱比锡最美的选择,在漫长的纸上征途里探索记录。与汉字一起呼吸成长,充盈东方语境,建立形意合一。赵清老师的设计思想深深震撼了年轻的设计学子。同学们沉浸在美轮美奂的设计作品中,对赵清老师团队所在的南京梅园工作室以及“世界最美的书”的阅读空间充满了向往。

Generative AI in Industrial Design

本讲座的重点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设计过程中用于创意构思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作为设计和教育领域的支持技术的潜在影响。Sevi Merter认为AI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学会流利的使用AI让设计更加方便。她以雅萨尔大学工业设计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展示了学生使用prompt,借助AI设计的模型。

The book from many angles: intersections of design and writing

伦敦大学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学院研究生助教、平面设计师Stephanie Jin 在线上带来一场从多角度解读书本:以设计和写作的交点为主题的讲座,以多本书籍和她的作品为案例,具体分析和解读其中的书籍目录、排版、字体设计是如何与内容相结合的。

Social inspiration and sustainable execution within a design practice

Joeri Reynaert是来自比利时的设计师,在上海定居多年的他和中国设计的缘分颇深。他曾经为欧洲知名的品牌如意大利的Foscarini和比利时的Extremis工作。成为独立设计师后,他来到中国和他的朋友创立了设计工作室。2018年创立了JRS,并为中国的一些初创和成熟品牌进行设计。他从各种文化的社会转变环境中汲取灵感,旨在适应这些环境,而不是适应市场趋势。他的作品永远在创新,但主题却倾向于将实用与传统相融合,并从当代生活中汲取灵感。这次他来到温肯向我们分享了他以往的经典设计以及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并向我们展示了JRS是如何从一块挡板设计衍生出一整套的办公桌解决方案。

WKDL: Recent work

温州肯恩大学研究型副教授David Vardy,融合实际项目,探讨了材料、建筑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可持续性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他将学生视为共同创作者,通过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强调了在设计和施工中结合实际解决方案理解和利用可持续材料的重要性,展示了建筑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塑造文化方面的变革潜力。

How old is new?

在来自土耳其伊兹密尔经济大学助理教授Ahmet Can Özcan的观点中,“How old is new” 是一场关于新事物如何通过探索在自然界和人工设计中有效的创意创新原则来进行设计和实现的演讲。Ahmet Can Özca涵盖了历史和当代的设计实例,特别强调文化和语言如何塑造设计师的思维方式。他表达了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与人为设计的关联来创造设计。他强调设计不仅是从零开始创新,更是在自然与人类的已有设计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演变。这种联系与延续使得设计能够更加融入人类生活,呼应自然与人类环境的共生关系。

Bauhuas and beyond-creativity in the age of computational design

Holger Briel详细阐述了包豪斯运动的多个方面(视觉性、空间、表演)及其如何持续影响当今的设计和创造力,及画家保罗·克利及其准建筑画作对历史包豪斯的影响及其在当今的重新相关性。最终,他讨论了包豪斯在当代德国设计中的演变及其与人工智能的潜在互动。

Design with the common good in mind

拥有几十年的设计教育经验的Luigi Bistagnino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教育理念和对未来设计发展重点的猜想,让我们受益匪浅。

Bistagnino教授的远程连线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让我们窥见了一个资深设计教育者的洞察和理念。他的教育理念可能包括对创意与实用性的平衡、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面向未来设计趋势的思考。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见解将有助于我们在设计领域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发展。

Type as image

瑞士知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卢塞恩平面设计节Weltformat Graphic Design Festival 的联合组织者之一 Erich Brechbuhl, 带来了题为“文字即图像”的讲座。在1.5小时的时间里,他分享了众多以字体为主的海报作品与动态实验,包括“瑞士平面设计在中国 的上海西岸策展项目、卢塞恩 Neubad 标志及海报系列、Aeternam Theater 戏剧海报系列、苏黎世设计博物馆海报系列、施德明的快乐秀海报等等。从草图、字体版印、静态构成、动态技术以及改稿迭代,他详细解析了每一件作品的诞生和考量。随后的问答环节,也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Practices of not building

Gregory Kovacs讲到中国建筑行业的巨大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讲座探讨了建筑师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新环境下架构师的角色意味着什么?通过列举不同地区的建筑案例,Gregory Kovacs探讨了从城市设计到个体结构再到建筑构件等多个方面改善环境质量的机会。

历时三日,2024年创思研讨会 (Thinking Creatively Conference) 在美丽的校园中落下圆满帷幕。让我们明年再会!